2025年信息学创新大赛编程类教师培训落幕共研人才培养,构建沃土计划
本文发布于:2025-04-18
近日,由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、广东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(清远)主办,清远市计算机学会、清远市博爱学校协办的2025年信息学创新大赛编程类活动教师培训在清远市博爱学校(中学部)落幕。本次培训聚焦粤港澳青少年信息学创新大赛编程类赛事,旨在助力构建小初高一体化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,吸引了各县(市、区)近130名的教师参与。
连州市培训学员与专家合影
东莞市东莞中学唐章辉老师带来的《信息学尖子生培养与梯队建设的策略》讲座备受关注。唐章辉老师结合东莞中学在信息学教学方面的丰富经验,深入剖析了尖子生培养的关键要素。他指出,选拔信息学苗子需多维度考量,可通过校内编程测试、观察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兴趣与天赋等方式,精准挖掘有潜力的学生。在培养策略上,唐章辉老师提倡分层教学,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,设计个性化课程,从编程基础知识的夯实到竞赛算法的深度探究,逐步提升学生能力。同时,他强调梯队建设的重要性,建议学校通过组建编程社团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,构建从基础到进阶的人才培养梯队,为学生提供持续成长的平台,激发学生在信息学领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。
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黄灏老师以《清远市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小初高贯穿培养机制设计》为题展开讲座。黄灏老师针对清远市信息学教育现状,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小初高一体化培养思路。他强调打破学段壁垒,实现课程内容的无缝衔接。小学低龄阶段以图形化计算思维培养为切入点,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,培养逻辑思维;小学中龄段及高龄段逐步引入代码化编程,通过GOC编程项目实践,逐步过渡到C++和Python编程,初中阶段在信息学专业培养上进入NOI竞赛大纲的课程教学体系,提升学生编程技能和以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;高中阶段为学生参加高水平信息学竞赛奠定基础。此外,黄灏老师还分享了构建跨校人才培养联盟的设想,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,实现师资、教学资料的共享。同时,建立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,通过定期测评和反馈,及时调整培养方案,如小学高龄段学生将逐步分化信息学方向和科技类多元发展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。
随后,对比赛的四个赛项(图形化、GOC、Python、C++)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,本次培训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知识与技能,更为清远市信息学教育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。参与培训的教师纷纷表示,将把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,积极开展学生公益科普活动,组织校赛选拔优秀学生,为清远市信息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。随着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落地实施,有望推动清远市在粤港澳青少年信息学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,助力更多学生在信息学领域崭露头角,为地区信息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相关
推荐
分享